这说明新生代玄武岩岩浆的发生与低速层顶面位置直接相关,岩浆库是由低速层内少量的局部熔浆向顶部分凝集中而形成。
由于从50-80kin深处的上地幔岩浆,携带比它比重大得多的橄榄岩包体喷出地表,是一个快速上升的过程,岩浆必定具有极大的上侵能力,深达岩石圈底部的断裂是张性的
在考察自然界岩浆组分的化学变异趋势时,要注意多种控制因素的重叠,尤其在出现“反常”现象时更为重要。例如,FeaO-~、Ala03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另外,要注意的是,当控制因素引起同步结果时,则组分的化学变异趋势被加强
沿着这些达岩石圈深度的裂谷,幔源的玄武岩岩浆大量地、频繁地喷出地表,大陆边缘解体,逐渐向过渡型、大洋型地壳转化。
本区新生代碱性玄武岩中橄榄石斑晶成分多在FO,0一Foso范围内(基质橄榄石下限可扩大列Foso)拉斑系玄武岩多为F040-Fo。
汉诺坝的富斜方二辉岩包体的稀土分配型式和稀土总量都与上述二类包体相似。它不具有残余堆积相辉石岩轻稀土强烈亏损及稀土总量很低的特点,而是比一般二辉橄榄岩包体稀土,尤其是中等稀土和某些重稀土富集,但较从玄武质岩浆中分离的辉石岩包体的稀土贫乏。
本区辉石巨晶与寄主玄武岩的Ka。数值绝大多数变动于0.29―0.38之间,其中巨晶辉石W0.18为本区较富Fe的类型,它与其寄主玄武岩WOO、W019之间的KD值很高,推测它不是上述玄武岩的液相线矿物,可能是偶然的捕虏晶。
中石榴石的化学分析结果,并计算了它们的端员组分。反映出巨晶的端员组分很相近似,由于石榴石巨晶中铬的含量极低,因此不含钙铬榴石(Ura),其它端员组分为镁铝榴石、铁铝榴石、钙铝榴石)、钙铁榴石,样品中西山及西山系电子探针分析数据,我们未换算出Fes、,因此其And为零、锰铝榴石。
扬子断块区东段的地质历史,明显可分为两大发育阶段,即前震旦纪断块基底地槽发展阶段和震旦纪以后的断块盖层(地台)发展阶段。
一般来说,渤海-下辽河裂谷玄武岩具有高的M值和较低的。初始比,说明这种大陆裂谷玄武岩的岩浆原始性较高,低压岩浆分异和地壳混染较弱。
我们这里讨论的是指原生(Primary)岩浆。地质学、岩石学和高温高压下岩石熔融实验已表明,原生玄武岩岩浆来源于上地幔
原生岩浆是指。从固体源产生的原生熔体(Primary玄武岩岩浆的起源近年来关于原生岩浆的鉴别和它们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特别是关于原生玄武岩岩浆的形成
对于标准分子来说,自东向西显示了降低的趋势,它们是岩浆中总碱(KaO+Na,O)含量的反映,这个变异趋势是与这样一种传统观点相违背的
冯家麟等(1982)研究了汉诺坝地区包体中斜方辉石的反应边后指出,该反应边厚约1-2mm,可分2-3个带,从外至内分别为粒状磁铁矿及橄榄石集合体、粒状橄榄石集合体、近于垂直接触边的棒状橄榄石带。
霞石玄武岩-橄榄霞石岩:颜色为黑灰、深灰或灰褐色,致密块状、气孔状,常有杏仁状构造。斑状结构,基质具填间结构和交织结构。
高温高压实验表明,矿物组合稳定的温压范围随总组成的变化而改变。人工合成的CaO―MgO,Al~03―SiCb系统和模型上地幔岩(Pyrohte)的高温高压实验表明
这些巨晶往往具有被熔蚀的浑圆外貌,并在普泪辉石及石榴石巨晶上常发育有厚零点几毫米至几毫米的反应边。
巨晶的结晶对熔体演化趋势有一定的影响,但与低压下相比并不十分明显。巨晶由于个体粗大,部分可用作宝石,因此对其形成条件的研究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寄主玄武岩中Fe:03和FeO的变异趋势表现出相反的习性,说明随着霞石标准分子的减少直至出现紫苏辉石标准分子,Fea03/FeO比值增加,反映了氧逸度的升高。不同压力下橄榄岩熔融实验表明
相应地,寄主玄武岩岩浆的某些氧化物平均含量按其估算的熔融程度投于从中可以看出,随熔融程度的升高,相对难熔的组分MgO、CaO升高,易熔组分Na20、1C真O、SiO真、AI:03减少。
不论从构造的发育,还是从岩浆的分布和岩石学的研究来看,在东北地区,郯庐断裂的北延部分以及大兴安岭是二个新生代时期拉张作用比较剧烈的部位。
在岩石学的描述中已证明,从岩石和矿物的结构特征,显微斑晶矿物组合,矿物之间的相关系及它们的结晶顺序来看,寄主玄武岩的结晶作用发生在地表和近地表的低压条件下。
Leemah(1978)的实验表明,熔浆中Ab组分的增加导致熔浆中MgO溶解度的减小(在固定温度下)。另外,随压力的增加熔浆中A13+从4次配位变为6次配位,导致熔浆粘度减小,同样引起熔浆中MgO溶解度的减校
岩浆演化系列的特征我们选择东北地区所见到的岩浆化学组成变化范围非常大的辽宁宽甸黄椅山火山锥为例,来进行讨论。
碱性橄榄玄武岩 显微斑状结构,基质为间粒―间隐结构。斑晶为自形的橄榄石,一般0,20mmo钛普通辉石有时亦呈现斑晶(例如汪清)